• 厦门菜详细

    厦门菜是指具有厦门地方特色的菜肴。最有名和最普遍的厦门小吃有;沙茶面、土笋冻、烧肉粽、五香、芋包、韭菜盒、芋枣、章鱼、油葱馃、卤豆干、卤鸭、蚝仔粥、面 ...

  • 翔安区详细

    翔安位于同安东南部,东北环山、西南临海,东有小盈岭峰峦高突,北有群山绵互为屏障,西南有金门、厦门两岛分列水口之左右,依山临海,地蕴山川灵气。境内马巷街 ...

  • 人气最高的十大景点详细

    厦门旅游人气最高的十大景点有哪些?厦门旅游人气最高的十大景点有什么?厦门本地宝为您带来厦门旅游人气最高的十大景点的相关信息。 ...

  • 厦门百科已收录36个词条,已获210位网友点推荐

    厦门历史沿革

    古代,同安管辖厦门、金门。

    今厦门市所辖的地域,古代称同安县。同安县这一名称始于晋代,太康三年(公元286)析晋安县置同安县,但当年就撤销了,此时的同安县范围多大,县城在哪里皆不可考。

      有据可查的同安县成立于五代末期,当时的福建为闽国所辖,后唐天成三年(929年),闽国王王延钧将大同场(唐贞元十九年即803年,析南安县西南四乡设置,但场并非政区名称,它为某专项设置,如盐铁等)升为同安县。这时的同安县范围可大呢,包有今天的厦门市、金门县、长泰县等广大地域。后晋天福八年(943年)西北武德乡分出设长泰县,从此后直到清代乾隆年间,800多年来同安县管辖范围长期稳定,它除了领有今厦门市(不含海沧区的海沧镇)全部领土外,还包括金门岛和龙海市九龙江北岸的角美、白礁等乡村。是时,隶属泉州府。自古以来,同安县城都在今天的大同镇。

      宋代,同安县下辖3乡11里,它们是:绥德乡(辖同禾、民安、翔风、嘉禾四里)、永丰乡(辖长兴、从顺、感化、归德四里)、明盛乡(辖仁德、安仁、积善三里)。元代设都(共44都,至明成化六年为37都),明洪武元年(1368)增设在坊里,所以一般说来,明清时期的同安县辖有12里37都。

      乾隆四十年(1775年)析同安县东部的民安、翔风二里和同禾里5~7都置马巷厅,使同安县的范围缩小了近一半。"厅"是清朝特有的政治区划名称,为县级政区。辛亥革命后裁撤回归同安县,存在时间达137年。领有今翔安区、金门县地域。厅署就在今马巷镇。

      清朝以前,厦门岛是同安县的一部分,属绥德乡,称嘉禾里。明朝时代据民国《同安县志》载,嘉禾里分4都25乡,即21都(五通等5乡)、22都(塔头等5乡)、23都(连坂等7乡)、24都(店前等8乡)。当局为军事战略的需要,洪武廿十年(1387年)江夏侯周德兴将泉州的永宁卫中左千户所迁于厦门岛,以防守厦门附近海疆。隔七年后,筑中左所城,即厦门城,周长425丈,地址在今工人文化宫一带。所以,明朝时,厦门岛又名中左所,这是军事性质的地名。明末清初,民族英雄郑成功踞厦门、金门两岛,与强大的清王朝进行长期的军事对抗时,在厦门岛设立了思明州。这个"思明州"虽是名符其实的政区名称,它是两个对立政权的产物,又仅存在26年(1655~1680),只能说是政区设置的小插曲,故一般还认为,厦门岛直至清末仍属同安县管辖。

      清朝期间,嘉禾里地方政区变化很小,按道光《厦门志》记载,四个"都"之下设45保,其中21都西林等24保(其中城内福山、怀德、附寨、凤和4社的外清等18保)、22都古村等7保、23都吕厝等8保、24都竹坑等7保。

      从刻本《鹭江志》和《厦门志》和(同治年间)《厦门旧城市图》、《厦门城市全图》(1908年)等清朝地图中发现到,有"提督衙"、"道尹衙"、"同知厅"地名,这又是什么机构? 由于当时厦门已是海港军事重地,又是对外往来的窗口,当局在这特殊的地方设置上述重要机构。"提督衙"是福建水师提督衙门(址在原厦门城墙内,今工人文化宫一带),是省级军事机关;"道尹衙"就是兴泉永道署地,"道"是清朝省与县之间的行政派出机构,相当于建国后的专区,属半级政区,兴泉永道管辖范围包括兴化府、泉州府、永春州,办公地点在今厦门图书馆内;"同知厅"是泉防厦门厅的简称,又称厦门厅,这个"厅"名与马巷厅不一样,属海防军事机构,厅署在今大生里厦门破狱斗争遗址一带。

      民国年代

      这个时期,是厦门市(前身思明县)与同安县并列的政区时代。

     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后,同安县管辖范围变化较大。民国元年(1912年)马巷厅回归同安县管辖。但民国二年(1913)11月,析出厦门岛设思明县;四年(1915),金门岛另置金门县。同安县的范围祗剩下大陆部分,管辖时限至1957年。

      自20世纪20年代末叶,由于厦门城市的迅速发展,又是中外交往的重要港口,设立厦门市就很快地提到日程上来。1933年2月成立思明市筹备处。是年10月,在福建主政的反蒋势力十九路军发动"闽变",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,批准成立厦门市。但"闽变"很快失败,南京的民国中央政府不承认这个"厦门市",故又恢复"筹备处"名称。1935年4月,经民国政府政务院批准,厦门市宣告正式成立,自厦门设市以来一直是福建省省辖市。当时,厦门市只管辖厦门岛的美仁宫以西的城区部分,岛上广大农业地区另设禾山特种区,由同安县管辖。这种状况可从《厦门特种公安局辖境全图》、《同安县禾山特种区图》这二幅地图反映出来。厦门市办公地点在今市图书馆内,禾山特种区区署在后院(今后坑往五通的公路北侧)。该特种区仅存在三年,1937年9月,因时局需要,厦门全岛尽归厦门市管辖。至1938年5月厦门沦陷前,厦门岛共有178保(市区91保,禾山87保)。

      1938年5月13日,日本侵略者用武力侵占厦门岛。为加强对厦门的有效统治,1939年7月扶持傀儡成立"厦门特别市",直辖于汪精卫的南京伪"中央政府"。其辖域除厦门岛外,还领有金门岛、浯屿(太平洋战争后的1943年鼓浪屿也包括在内)。当时特别市分5区(厦门岛分东、南、西、北、禾山等区)3行政公署(金门、浯屿、鼓浪屿)。因是伪政权的政区,我们把它列入"另册"处理。

      1945年8月,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,厦门光复。时鼓浪屿正式收回,初期全市分为5区,即厦西、厦南、厦港、禾山、鼓浪屿。一年后,厦西、厦南合并为中心区。1947年底,中心区又分为思明、开元两区。这时,全市下设57保。

      这里,谈一下鼓浪屿的特殊情况。古代,鼓浪屿是一座荒岛渔村,人烟稀少,是嘉禾里的一部分。自鸦片战争五口通商以后,才开始发展起来。清光绪廿八年(1902年)被迫辟为外国公共租界,鼓浪屿由外国人把持的工部局管理,外国人在此纷纷设立领事馆,建学校、教堂,此种羞辱的殖民统治可从《廿世纪初鼓浪屿图》反映出来。抗日战争胜利后,中国政府收回鼓浪屿外国公共租界地,成了厦门市下面的一个区。

      建国以来

      当代,政区特点是厦门管辖同安。

      先说同安县的变化。1952年,全县设10区:第一区(驻东孚,12乡)、第二区(驻灌口,14乡)、第三区(驻洪坂,12乡)、第四区(驻新民,13乡)、第五区(驻垵柄,16乡)、第六区(驻城关,11乡)、第七区(驻布塘,16乡)、第八区(驻马巷,13乡)、第九区(驻曾厝,16乡)、第十区(驻洪厝,17乡)。1956年,4区2镇:城关镇(6街)、马巷镇(4街)、策槽区(13乡)、汀溪区(11乡)、马巷区(12乡)、灌口区(13乡)。